廣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文具品牌、2008北京奧運會中國首家紙品文具經營商、中國民營企業500強、國家印刷示范企業、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。 品牌改變格局。廣博股份大力發展創意、低碳、多元化辦公文化產業,建立省級研發中心、省級研究院,通過聘請香港、韓國、日本、美國等多國設計師和技術人員,加強研發創新能力,成為國內最大的文具一體化供應商和最具競爭力的文具供應商之一。為適應全球競爭的需要,公司致力于品牌化、創新型企業的建設,積極加強與世界級企業之間的對話與合作,被全球連鎖超市和文具經銷商沃爾瑪、STAPLES、TARGET、迪斯尼所青睞,產品已遠銷歐美、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創新推動進步。一個有活力的企業,必須是一個具有非常創新能力的企業。不斷創新的廣博人,已把創新文化作為廣博持續發展的原動力,成為廣博全球化發展最核心的競爭力。作為全國輕工業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單位,廣博股份現已擁有各類專利130余項,主要修訂和起草了《相冊、名片冊行業標準》、《簿冊行業標準》等10多部全國性的產品標準,并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、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、中國環境標志產品、綠色森林FSC等認證。
作為文化產業的傳播者和專業制造商,廣博將不斷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,積極學習和借鑒世界著名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文化內涵,不斷為社會創造出更為豐盈的市場價值和文化理念,將努力成為中國文具領域的第一品牌及世界文具品牌的先行者,成為新多元產業的領航者。企業文化企業要發展,離不開員工的共同努力,正是因為員工在技術革新、產業升級、文化建設、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貢獻才能成就企業的輝煌發展。所以,企業內部文化建設員工是主體,只有建立和形成“團結友愛、和諧融洽、安定有序”的內部良好關系,才能使團隊具有強大的凝聚力、號召力和戰斗力。為此,廣博努力打造“做好每一天,為客戶創造價值”核心價值觀,把“歸屬感、成長感、成就感、自豪感、責任感”作為建設企業內部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,著力培育、激發和調動員工的主動性、積極性、創造性,提升團隊的總體力量,從而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贏局面。
以文化創造“文化廣博”廣博集團積極塑造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的廣博文化,把文化活動和職工權益緊密結合起來,有計劃、有步驟、有選擇地實施文化廣博的發展。在組織文化活動的同時,把職工的技能學習、安全、娛樂和企業的整體發展緊密結合起來,緊緊圍繞“以文化促進發展,以發展建設文化”的指導方針,按月度、節日以及季節性地來安排活動的主題和中心內容,每年每月保證有全體職工參與的活動,保證活動每次都有創新和發展,保證每次活動都有收獲和意義。廣博還設立了標準籃球場、文化中心等活動場所,文化中心在配備卡拉OK室、棋牌室和乒乓球室等的情況下,在業余時間充分給予員工休閑和娛樂的文化活動空間和時間。每年廣博都會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動,拔河比賽、四人制足球賽、與兄弟單位和消防單位、機場邊檢等的籃球友誼賽,都為廣博集團工會的文化活動主體添加了最具活力的元素。
尤其是近幾年由集團組織舉辦的文化藝術節,通過漫畫、書法、廣告設計、卡拉OK、征文比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,集中展示廣博集團員工的精神風貌。以學習構架“學習廣博”早在2002年底,廣博就在企業內部開辦了職工學校,把公司初步定位為培育學習型企業。公司對新進的員工,都必須參加公司統一的制度培訓和崗位培訓,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公司的規章制度、安全事項以及行為規范,并重點培訓廣博獨特的人文文化,公司還對特殊工種和設備操作人員進行系統的、專業的操作技能培訓,并逐步形成以老帶新、以先進帶后進的學習氛圍。這樣的培訓每年規劃在10批次左右,并對統計員、倉儲管理員進行技術技能的考核,通過建設擇優錄用,后進淘汰的活性競爭機制,創造人人學習、人人先進的學習、競爭氛圍。
為加強員工內部的學習和交流,廣博工會在克服場地緊缺的困難下,建立了圖書中心,共有圖書12000余冊。就在近日,一則題為“圓滿了大學夢,企業來買單”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關注,原來廣博一直以來通過提供“廣博獎學金”的方式,為員工攻讀大專等學歷給予適當補助,鼓勵員工再學習。目前,廣博已經與浙江工商職業學院等多家院校達成合作協議,到目前已使參加高中升大專的人數增加到300余人,他們學習的專業包括財務會計、行政管理等,一些初中升高中或職高的培訓,報名參加的人數也大為增加。以愛心建設“愛心廣博”廣博認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必須要懂得利用財富來創造社會價值,比如捐助希望工程,發展公益事業,都是企業尊重財富并合理利用財富的表現。
在廣博工業園這樣一個大集體里,有著一個叫做職工互助儲金會的組織,它成立于2002年5月10日,是互幫互助,積蓄愛心的意思,通過多年的實踐,獲得了廣大員工的普遍好評。目前廣博員工幾乎所有職工均參加了充滿愛心的“互助會”。職工每人每月捐儲的10元,其中20%捐助給互助儲金會,80%存儲個人賬戶,個人實際捐儲的才2元錢。互助會下設六個分會至每個分廠,還設有資金監督審核小組,參加互助儲金會的職工儲滿一年后不管以何種原因離開公司,可以退回個人儲存部分。
其實,在“財富責任”理念的倡導下,廣博集團一直在實實在在的回報社會,積極參與村企結對、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,熱心教育、文化等公共事業建設,啟動“陽光助學工程”和“農村兒童教育發展基金”, 在貴州、四川等地興建希望小學;捐資1000萬元設立“廣博西部文化教育慈善基金”,支援西部貧困地區的教育文化事業,目前已累計向社會各界捐助款物5000萬元。今后,廣博還將著眼未來、著眼大局、著眼企業公民責任,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,進一步踐行企業財富責任。品牌廣博作為文化產業的傳播者和專業制造商,廣博認為品牌才是廣博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所在,是廣博走向世界并產生影響力的根本元素,為此,廣博一直以來秉承著“傳承文化 創造價值”的品牌核心理念,用文化行銷廣博制造,用文化提升廣博品牌。早在1996年就注冊了“廣博”商標,并陸續在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成功。
在廣博看來,品牌是一種文化空間,消費的本質內涵就是文化,人們在消費品牌的同時,也在消費著文化。品牌從企業文化中汲取養分,企業想讓品牌動起來,首先必須先讓文化動起來。只有將企業文化的內涵放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中去,使企業機制、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,才能使品牌全球化。因此,從背著背包闖市場,到產品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;從為他人代加工到中國出口名牌;從單一印刷包裝品到目前上萬個紙品文化產品,涉及新材料電子等多元產業發展。
廣博一直在改變格局、創造未來的進程中,用廣博文化滲透著全球市場,使其成為廣博全球攻略的另一種力量。為了讓廣博品牌擁有全球視野,實現文化的大融合。廣博先后在香港、美國洛杉磯、阿聯酋迪拜成立3家營銷公司,布局于比利時、意大利等20多個代理機構。這些機構的設置,已經不僅僅是負責銷售,更充當著專業的文化習性和文化趨向的分析師。
讓廣博生產出各類符合當地文化習性的簿冊、相冊以及一些精美的紙制品,就這樣實現了“文化本土化”。在全球市場上,廣博以福文化、剪紙等形式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,把廣博品牌陳列在國際零售巨頭的貨架上,讓全球各地的消費者感受廣博品牌的魅力,享受廣博品牌文化行銷的“集體盛宴”。 2009年,廣博在歐洲和美國2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新商標“KINBOR”,成為廣博文具在歐美市場發展高端品牌的開始。現在,廣博品牌在產品中的集中體現已經成為廣博品牌全球攻略的“核動力”,廣博的產品正源源不斷地輸入到歐美、中東和南非等地,大型國際采購商也逐步把橄欖枝伸向廣博。
未來,廣博仍將堅持與文化同行、與創新同行、與世界同步、與理想同步,有力的推動廣博產業向專業化、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快速發展。創新是廣博持續發展的原動力,是廣博品牌全球化的核心競爭力。廣博,就是在不斷謀變的產業革新中迅速發展起來的。公司先后通過了ISO9001: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、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。
獲得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狀”、“民營企業500強”、“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”、“國家高新技術企業”等多項榮譽,并與世界 500 強企業、全球文具供應商都有著非常穩定的合作。廣博舞步的起跳關鍵在于制造核心技術的產業化創新。公司的自主創新從研發技術、到研發產品、到研發標準,不斷提升廣博制造的品質內涵,走的是一條以創新為支撐的轉型之路。誰掌握了標準話語權,誰就掌握了行業競爭的制高點。
這些年來,廣博在多個市場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優勢,靠的就是技術標準這個制勝法寶。自2005年開始,廣博先后主持修訂了國家《相冊、名片冊行業標準》、《簿冊行業標準》《彈簧票夾行業標準》等10余部行業標準。并通過制訂嚴格的“產品原材料供應鏈”,對上下游供應商制訂出相關的原材料采購標準,確保產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。善謀者勝,謀遠者興。
對于無處不在的變革來說,創新是一個企業持續的動力源泉。廣博就一直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為目標,保持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強度。為適應全球競爭的需要,公司設立了廣博研究院,聘請韓國、日本、美國等國家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,不斷加強科技創新。目前,廣博已經擁有各類專利50余項,擁有各類技術人員百余名,在龐大的技術團隊的支持下,公司每日可研發出30余款新品。
為了關鍵技術的創新,不斷實現質量和內涵升級,廣博還通過合作交流、品牌輸出等各種方式,加強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知名文具品牌的合作和交流,強化自身的設計能力、制造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,加強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寬度,逐步向自主品牌、自主創新的國際高端文具品牌市場發展。廣博加強與海外公司合作,充分利用其設計團隊為集團研發新產品,通過招聘海外設計開發人員,聘請其作為研發部門的技術顧問,幫助解決產品研發導向和技術攻尖難題。并在與海外公司合作過程中,注重培養本土技術力量,不斷提高公司自身的新產品研發能力。未來,我們將堅持“傳承文化、創造價值”的企業理念,通過創新來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和內涵,實現從制造型企業向“智造型”企業轉變。
。